青岛因“青岛啤酒”而名扬天下,可是“啤酒”这个词,初是青岛人创造的,是一句青岛话。其演变由初的德文“BIER”到“皮酒”、“脾酒”,终成为“啤酒”。
“啤酒”一词青岛人创造“啤酒”一词青岛人创造
啤酒一词初是德文的“BIER”,而不是现在世界多使用的英文“BEER”。据《汉语大字典》记载,啤酒为“德文BIER的音译兼意译”。1897年11月14日,德国人占领青岛后,“BIER”一词开始在青岛广泛使用。
为德文BIER音译兼意译。到了1903年,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登州路上创办啤酒厂——“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”。当时的市民以及商家便把德文的“BIER”译为“皮酒”,这一做法确定了“啤酒”的汉语读音。因为“啤酒”具有养肝益脾之功效,故这一时期青岛人把“皮酒”称作“脾酒”,表示常喝“脾酒”可以达到养肝益脾之功效。
至于“啤酒”一词中的“啤”字,是青岛人的发明,早流行于青岛民间。按照《胶澳志》里面的说法:“麦酒俗称啤酒”。而在1922年出版的《青岛概要》中,也开始出现有“啤酒”字样,并逐渐在国内开始流行。
“口+卑”:喝出来的质量。关于“啤酒”这一名词,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有一番妙解。他说:“啤酒的啤字,是一个‘口’字加上品牌的‘牌’字的右半边,可以理解成是喝出来的质量,只有口味过硬了,才能创品牌;也可以看成是‘口’字加‘口碑’的‘碑’字的右半边,也就是说,老百姓的口碑是关键!”